晚上运动完回到家,打开客厅投影,继续昨天的佳片《怒海争锋》,据说是最佳音效大片。播放之中,总是卡顿,播放几十秒,卡顿几十秒的状态。好好的心情被电影整破防。
最近家里网络总是出现这种情况,难道设备老化了么。
电影也不看了,打开投屏盒子查看,发现连接上的2.4G网络,选择5G网络提示错误。如果没记错,买的时候是支持5G的。又检查了一遍路由器,折腾了几个小时,终于,5G连上了。
电脑上随手下载了一部电影,准备测试盒子本地播放是否流畅。考进U盘放到盒子里面,看完了——《维和防暴队》。
本来以为会是《战狼》或者《红海行动》之类的,观影完毕,滤镜碎了。剧情老套,现在也真难能有新颖的创新的。让人能共鸣的,也只有那些不炫技,真诚表达的。
有一个片段,维和女跟队翻译。在一场激战中,刚刚构建的防御阵地。保护的证人之一的母亲,寻找女儿。保护女孩的本国警察这个时候还能敏感的发现母亲这个诉求,从刚刚蹲下的沙袋后起身,想把女孩送到母亲手里。刚刚站起来,迎来狙击枪子弹,一枪爆头。维和女翻译,从另一侧沙袋冲过去想接过女孩,迎来狙击枪子弹,倒地。
就这种逻辑漏洞的片段,我在很多被定义为烂片的影片之中总能看到。是导演知识储备不够?还是有意这样设计桥段?
这种设计确实复合中国人思维惯性,在推拉之中,把情绪放大,以彰显人物形象。为了人类的未来,牺牲自己的性命,这种传而久之的大无畏之精神。
但为什么会被评为烂片了,同样红剧《红海行动》就好了那么一点,些微的细节差别,影片的命运就千差万别了。
这和人生一样,我想这片的导演也设想过的目标是很好的,但往往就细节差了点,就会造成不一样的结局。不推拉又不能引起情绪起伏,用推拉技巧了,又显的不那么真诚,无法打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