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一峰的博客,搞IT的大多数应该都知道,或像我一样常看常新。以前多看的是技术性文章,学习一些技术能力。看完阮侠写的文集《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已经集文成书。加上最近在看的凯文凯利的《2049》。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的对未来进行的他们视角上的理解。对两方预测不做评价,毕竟未来未来,当下还看不到准确的运行轨迹。
阮侠,以前持有技术让生活美好好的理想。从2002年开始一路研究各种新技术,并秉持互联网的分享精神。一直把最新技术的个人见解和探索到的最优用法免费分享出来。
在他的新书《未来世界的幸存者》,似乎对技术充分发展后的未来世界感到悲观。我想其实并不比这么焦虑,人总会以各种不经意的方式战胜这些未知的挑战。在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而后在700万年前人类始祖诞生开始,人类总会挑战各种风险,而得以幸存。对,我是报有积极的一派。在尤瓦尔·赫拉利《人类简史》最后一章的悲观预见和凯文·凯利《2049》乐观想象中,我倾向于凯文,我投凯文一票。也许是理想主义,别管什么主义,人总要以快乐的心态面对未来,未来才会美好。以悲观预测未来,未来大抵会不慎美好。“求其上,得其中;求其中,得其下;求其下,必败”。
虽然这么说,但阮侠所表达的,也不可不谨慎。这些难题肯定存在,如技术升级带来的人无用,就业难题,生存问题。特别在现实篇中提到“终生学习”,不是从学校出来后保持看几本书,看看网课之类的轻度学习。是脱胎换骨的从头学习,重新学习,会占用人生大部的时间。而这一终生学习的能力,很少有人能坚持做到。这违背人性,这不会让人快乐。幸好,从很久以前持续学习,更新技术的习惯在长达20年的人生里,已经习惯。习惯意味着,每天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去做痛苦的事情。但时间长了,成为习惯了,反而不会有什么感觉。养成好习惯,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延迟满足,追求困难,挑战未知,提升元认知的能力。能筛选掉一批一批的人。看多少遍《认知觉醒》都没用,棉花糖试验已经给出了答案。
迎接未来已来的这么翻天覆地的一次大变革,没有次次失败,次次涅槃的经验及心理承受能力,还有规划,提前储备。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可能是谁呢。“人类社会即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却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变化已经开始了,我们这代人就会亲历这场变化。它也许是人类最后一次的技术革命,希望你能够成为这场革命的幸存者。”
“技术造成的人力精简,将在今后5年内,导致全球发达国家失去710万个工作岗位,但在科技、专业服务及媒体领域,将创造210万个工作岗位。两相抵销之下,未来五年内,将会净损失500万个工作岗位,其中以行政工作与白领阶级为主。” ---- 摘自世界经济论坛《未来的工作》,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