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月晚,和朋友喝酒。
聊到孩子、养老,最后被我拉到人工智能+的话题,看看朋友们对这个的认识程度,结果很失望。他们都搞不明白未来会是什么样,还以老了,跟不上了为意识。而且还引到互联网+时代中,我所进行的尝试,必定失败的言论。脸红脖子粗的状态。以前我听这话会生气,会躯体化反应的反击。现在我没有“弱者气息”之后,自洽了之后,反而希望听到这样的鞭策。无则加勉,有则改之么。
所以,“远离一起,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以前认为是正确的事,现在反而觉得,有一些不舒服,反而很有必要。在心理能量不足的时候,确实需要调节,保持自己的心理能量,不处在持续消耗的关系里。这样也没错,这个阶段要的是自保。先调整好自己。问题是人生漫漫,能量低的时间只占很少的一部分,而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会是自信、强大的状态。而这个时候带点儿不舒服,反而是能促进关系,健康成长。所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也有一种说法是。最好的关系里面确实会带点儿不舒服,这种理论。
舒服意味着,不仅是在心理层面的放松,还体现在身体上。换句话说,舒服代表着没有压抑太多的负面情绪,身心需求得到了很大的满足。如果是关系里,两个人都觉得舒服,那意味着彼此的需求大致匹配,相处方式也协调。而世间法则物极必反,太舒服了,也不是一件好事。以前感觉不舒服的关系,我都会先放弃。后来经历一段自我感觉完全舒服、完美适配的关系之后才发现,最后是一个精准陷阱。为了搞明白,我研究了很久才发现。原来人类的成长的本质,就是不断面对不舒服的过程。学习新东西不舒服,调整习惯不舒服,理解彼此的不同不舒服。都不是快乐的事情,但是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有一点不舒服,可以推进关系的磨合、成长。
什么是正常的不舒服的界定。
要记着,任何东西都是辩证的,阴阳相生。偶尔的不舒服,是能够促进我们的成长的。无论什么样的关系,无论和谁在一起,我们最终会回到我,所有关系到最后,不是我和你的关系,是我和我的关系,是看清和找到我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