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拉宾法则

梅拉宾在1971年提出: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辅助表达的方法如手势、语气等则占了38%,肢体动作所占的比例则高达55%。——阿尔伯特·梅拉宾(Albert Mehrabian)

在工作中,常常会发现有些人尽管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很少,但印象中又会觉得这人总是异常忙碌。与其他同事闲聊,发现很多同事对此人评价也比较高。私下里接触这人,又总能看到她闲着无聊,四处晃荡,就对此事很不理解。

反思自己,近期摸鱼的情况比较多,对现有工作手到擒来,实无挑战。按照以前的行为模式,还总会在其他部门同事找我办事的时候,表现出手头很多工作在做。(可能是心虚,别人都在忙,自己在闲的长草,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引导,以前做开创性事务工作的时候,挑战很多,调动起大部分能量,事情很多,并不需要伪装。)

看到梅拉宾法则,对此种问题做出了解释。

尽量展露自己忙碌的一面,在人前表现出努力的一面,可能是大部分人的伪装。

梅拉宾法则也给我提了个醒,在亲密关系方面,形而上的东西可聊,但那只是7%不到的谈话内容,还需要形而下的废话,能无所顾忌的说些废话,也是消除不安全感或者说累的原因的一部分功劳。更需要好好表达,就是行为上的统一性,不要藏拙,对藏拙这个动作,如果不趋于化境,很容易造成非统一的感官错觉。

当一个人说话的语调、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与其说话的内容不一致时,人们倾向相信语调、面部表情与肢体语言,而不是他所说的话。

长期跟代码打交道,对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本能其实是下降的。所以,进入集团后,我主动选择了一个去跟人打交道多的项目上去,以后尽量少的和机器对话。而主动的去遇见,去参与人性的碰撞,提高这方面的耐受度,杀死一部分人性,才重建这部分人性。

如果对一个人不祛魅,亦有感觉的话,梅拉宾法则也参与了一环。

另外,关于沟通,不评判,非暴力沟通,有效沟通,而不要传递情绪。

第一个要素,你对沟通对象了解到什么程度

第二个要素,你是不是足够的透明和真诚

第三个要素,你的目标是不是清晰而准确

相关推荐

大模型打擂——文章解析篇

大模型打擂——文章解析篇

刷到一篇鸡汤文,“怎么判断一个男生本身就是很好的人?”然后想让大模型来分析下论点的正确性。看看哪个大模型胜出。https://mp.weixin.qq.com/s/-xvJekq7AbFpebcoN8shQ 1号选手:元宝·hunyuan T1 深度思考 从多个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1. 真正“不错”的男生看似“无聊” - 人格...
阅读全文 →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阮一峰的博客,搞IT的大多数应该都知道,或像我一样常看常新。以前多看的是技术性文章,学习一些技术能力。看完阮侠写的文集《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已经集文成书。加上最近在看的凯文凯利的《2049》。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的对未来进行的他们视角上的理解。对两方预测不做评价,毕竟未来未来,当下还看不到准确的运行轨迹。 阮侠,以前持有技术让生活美好好的理想。从2002年开始一路研究各种新技术,并秉持...
阅读全文 →
远离一切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

远离一切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

!https://i.junwei.bid:89/i/2025/09/08/h2krz1.webp 血月晚,和朋友喝酒。 聊到孩子、养老,最后被我拉到人工智能+的话题,看看朋友们对这个的认识程度,结果很失望。他们都搞不明白未来会是什么样,还以老了,跟不上了为意识。而且还引到互联网+时代中,我所进行的尝试,必定失败的言论。脸红脖子粗的状态。以前我听这话会生气,会躯体化反应的反击。现在我没有“...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