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觉不爱”的原因

我终于找到“累觉不爱”的原因。

可能晚回一会信息,少接一个电话。大脑就会胡思乱想,预设一个不好的事情发生。这些信息会对未觉醒的大脑会产生自动化反应,这是由遗传几百万年的“祖先礼物”。如果没有对这种条件反射有认知,由生理性决定,那么敏感、多疑、焦虑、恐惧、愤怒这些感觉就会出现,想多了就累了,要一直抵抗那些负面偏向的东西,能不累么。

定义

- 大脑负性偏向(negativity bias)理论是指大脑在认知加工过程中,对负面信息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更深入的加工以及更持久的记忆存储。这种偏向是一种适应性机制,在人类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进化背景

- 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对负面信息的敏感有助于生存。例如,早期人类需要快速察觉环境中的危险信号,如猛兽的出现、食物中的毒素等。相比关注积极信息(如发现了一片美丽的花朵),关注负面信息(如听到了附近有野兽的咆哮声)更能直接地保障个体的生存和繁衍。所以,大脑逐渐进化出了这种优先处理负面信息的偏向。

神经生理基础

- 从神经生理层面来看,大脑中有多个区域参与了负性偏向的加工。例如,杏仁核在情绪处理尤其是恐惧和威胁等负面情绪的处理中起到关键作用。当接收到负面信息时,杏仁核会被快速激活,它可以调节大脑的其他区域,如海马体(与记忆有关),使得与负面信息相关的记忆得到增强。

- 另外,大脑的前额叶皮质也参与其中。它会对负面信息进行评估和调节,帮助个体做出适当的反应。不过,在某些情况下,如患有焦虑症等情绪障碍时,前额叶皮质对杏仁核的调节可能会出现失调,导致个体对负面信息的过度反应。

认知表现

注意方面

- 人们在信息丰富的环境中,往往会更快地注意到负面信息。例如,在一堆表情符号中,人们会更快地识别出愤怒或者悲伤的表情,而对于开心的表情识别速度可能会稍慢。在阅读新闻时,带有负面词汇(如灾难、危机等)的标题更容易吸引人们的眼球。

记忆方面

- 负面信息在记忆中更具持久性。研究表明,人们对负面事件的记忆通常比正面事件的记忆更准确、更持久。比如,人们可能更容易记住自己在公开场合被批评的场景,而对于受到表扬的场景记忆的细节和强度可能相对较弱。

决策方面

- 负面信息对决策有更大的影响力。在评估风险时,即使负面事件发生的概率较低,但由于大脑的负性偏向,人们可能会高估其发生的可能性。例如,在购买保险时,人们可能会因为担心可能出现的各种负面情况(如生病、车祸等)而愿意支付保险费用,即使这些情况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对较小。

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 大脑负性偏向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心理健康问题。过度关注负面信息会增加个体的焦虑、抑郁情绪。例如,长期沉浸在对过去负面经历的回忆或者对未来负面事件的担忧中,可能会发展成焦虑症或者抑郁症。

- 不过,了解大脑的这种负性偏向也有助于人们采取措施来改善心理健康。例如,通过认知行为疗法,人们可以学会识别和纠正这种偏向,关注积极信息,从而改善情绪状态。

在心理学里还有一个叫敌意性投射

定义

- 敌意性投射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指个体将自己内心的敌意、攻击性等负面情绪或意图,不自觉地归咎于他人,认为是他人对自己怀有敌意或存在攻击意图,而实际上这种敌意可能更多地源于自身的潜意识。

心理机制

- 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这可能是个体为了保护自己的自我形象和心理平衡而采用的一种方式。当个体内心存在一些自己难以接受的、具有攻击性的冲动或情绪时,通过将这些情绪投射到外部他人身上,个体可以避免直接面对自己内心的 “阴暗面”。

- 例如,一个人在内心深处对他人有着很强的嫉妒情绪,嫉妒中包含着潜在的敌意,但是他自己的超我(遵循道德原则的心理部分)不允许他承认这种嫉妒。于是,他可能会把这种敌意投射出去,觉得别人在嫉妒他或者对他有恶意。

在人际关系中的表现

误解他人意图

- 敌意性投射会导致个体频繁误解他人的行为和言语。比如,在一个团队合作的场景中,一个有敌意性投射的人可能会把同事提出的合理建议当作是对自己的指责或攻击。如果同事说 “我们或许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做这个任务”,他可能会理解为 “你是在说我现在的方式是错的,你在针对我”。

引发冲突

- 这种投射容易引发人际冲突。因为个体以投射出来的敌意去回应他人,而他人可能本来并没有恶意。当一个人总是带着这种 “别人对我有敌意” 的观念去交往时,他的行为也会带有防御性或者攻击性,从而导致关系紧张。例如,在家庭中,夫妻之间如果一方存在敌意性投射,可能会把对方正常的抱怨理解为是对自己的攻击,进而引发争吵。

社交隔离

- 长期的敌意性投射会使他人逐渐远离这个个体。因为和这样的人交往会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好像自己总是被误解。这会导致个体在社交圈子中逐渐被孤立,进一步影响其心理健康和社会支持系统。

与其他心理现象的关联

偏执心理

- 敌意性投射是偏执心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偏执的人往往过度地将自己内心的不安全感和敌意投射到外界,怀疑别人在算计自己、陷害自己等。例如,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经常毫无根据地怀疑他人的忠诚和善意,其中敌意性投射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

投射认同

- 它和投射认同也有密切的关系。投射认同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中包含了投射的部分。在投射认同中,个体不仅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他人身上,还会通过一些互动方式促使他人按照自己投射的内容来行动。比如,一个人通过敌意性投射认为别人对他有敌意,然后他会用带有攻击性的行为对待别人,而别人在这种刺激下可能真的会产生敌意,从而 “验证” 了他最初的投射。

负向偏向出现,引发敌意性投射。在潜意识中对个体进行了认同,已经无法产生爱的因素,无法产生多巴胺、血清素。即便由相似性吸引也不起作用。

相关推荐

大模型打擂——文章解析篇

大模型打擂——文章解析篇

刷到一篇鸡汤文,“怎么判断一个男生本身就是很好的人?”然后想让大模型来分析下论点的正确性。看看哪个大模型胜出。https://mp.weixin.qq.com/s/-xvJekq7AbFpebcoN8shQ 1号选手:元宝·hunyuan T1 深度思考 从多个心理学角度来看,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下为你详细分析: 1. 真正“不错”的男生看似“无聊” - 人格...
阅读全文 →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未来世界的幸存者》

阮一峰的博客,搞IT的大多数应该都知道,或像我一样常看常新。以前多看的是技术性文章,学习一些技术能力。看完阮侠写的文集《未来世界的幸存者》,已经集文成书。加上最近在看的凯文凯利的《2049》。一个比较悲观,一个比较乐观的对未来进行的他们视角上的理解。对两方预测不做评价,毕竟未来未来,当下还看不到准确的运行轨迹。 阮侠,以前持有技术让生活美好好的理想。从2002年开始一路研究各种新技术,并秉持...
阅读全文 →
远离一切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

远离一切让你感觉到不舒服的人

!https://i.junwei.bid:89/i/2025/09/08/h2krz1.webp 血月晚,和朋友喝酒。 聊到孩子、养老,最后被我拉到人工智能+的话题,看看朋友们对这个的认识程度,结果很失望。他们都搞不明白未来会是什么样,还以老了,跟不上了为意识。而且还引到互联网+时代中,我所进行的尝试,必定失败的言论。脸红脖子粗的状态。以前我听这话会生气,会躯体化反应的反击。现在我没有“...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