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放假,逢奶奶仙逝二十年,按照回族礼制,要请阿訇做“杜阿义”(Du‘a)。邀请全族老少回到祖地,听清真言,为亡者祈祷。
这次二十周年由父亲全资主持,从过年开始就回老家多次准备,除了去海外的族人没有通知,在国内的除了年龄太大的,实在无法动身的,大多数族人都通知到了。
老爹28号就自己坐车回老家(吐槽下12306,登录账号设计的如此复杂),我1号才放假,一早买了几箱酒带着,高速快4个小时到家。三大娘在楼下花园自己整了个柴火灶,在熬小鱼,看着都香。
因为跟朋友朋友约好,晚上从乡下到城里去喝酒。把我带的物资卸下,告别亲朋,去琅琊山脚下喝酒,在风景区里,原五星级酒店总厨带着找了个30多年的锅子店,狗肉锅子,和我小时候住在鑫桥小区楼下的老王狗肉汤,或者说皖北做的狗肉,完全是两种物种。吃完又被朋友介绍个他的好大哥,连喝两场,烧烤龙虾啤酒一顿造,完了又带着去打牌。找了几家酒店都客满了,幸好找了个酒店带棋牌桌的还剩着,一直打到凌晨4点。
我对赌博和扑克麻将之类的休闲娱乐活动非常抵触,他们玩的什么锄大地还是叫什么,我是完全不会。顺着他们的大溜,一晚我赢了400多,还是5块底的小场。
五月二日,主麻日。
一早从琅琊山脚下回来,我接到的任务是先接大哥和弟弟,一个由北京一个由合肥,坐同一班高铁。之后去接六奶,100岁了,天天还能跟邻里搓麻将。眼不花,耳不聋,腿脚麻利,真不像上了年纪的人。
到祖先陵园,乌泱泱一片人,乡间小路上天南海北牌照的车子排了几公里长。大哥要搀扶六奶,小老太太,甩开臂膀走路飞快。
我们是最后到达的人,阿訇在等着。我找了个站脚的地,弟弟给我拿了个他从北京带回来的,他同事从青海带回来的回民小帽。刚戴好,阿訇开始了仪式。先从爷爷奶奶的安眠之所开始走坟,一家一家,直转到快中午,回到三大爷的新居。阿訇已经在客厅坐定,又听了一场单独的Du'a,办清真席的一条龙已经准备好饭菜。
饭间,经长辈介绍,才认识这些熟悉的陌生人。总结下来,俊字辈的人最多。俊贵、俊超、俊杰、俊国、俊莲、俊卫、俊亚,其他的没记住名(lll¬ω¬)。我和弟弟算是俊字辈中年龄最小的。俊贵应该是年龄最大的,说刚从厅级退休。
老村子搬迁之后,先祖筹建的寺上清真寺也没落了,一片萧条。
五月三日
俊莲表姐的儿子生儿子,抱孙子摆酒席。
一早把老爹和小弟叫起来,吃了锅贴,去神山转一转。几乎每次回来,都去看一看,但最近几年,神山一直没有对外开放。
今天运气好,转完山景,到地方,竟然山门打开,隐有佛音传出。
急急去找柴王井,小时候记忆最深的就是神山寺里面的井。井里有块木头,说是柴王化的。转悠一圈,终于在天王殿后面找到这口井,但是跟记忆中的已经两样。当年的井给人以古朴之气,现在的看,人工翻修,毫无生气,柴也没有了,泯然众井。老碑还在。
听了会经,往寺外走,路上看到广告牌,附近还有个神仙洞。以前没听说过,带头往路牌指引处走去。
神山寺是个佛寺,相传始建与后周,从寺门出来,走上60米,竟然是一个道观,曰:太神宫。看介绍,太神宫建于西晋太康九年,竟然比神山寺还早600多年。
滁州刺史韦应物的《寄全椒山中道士》记载白石道人的故事,说唐时有道煮白石炼丹修仙,此道活到10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