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的时候,在老家碰到迁往合肥定居,比我大几岁的本家侄子。在人堆里凑在一块闲聊,最后聊到在看什么书,然后就被推荐了这本刘震云的,一直榜上有名,拿过“茅盾文学奖”的絮絮叨叨的书《一句顶一万句》。
半年后,书荒。
我终于翻到这本书,看完后大受震撼。
《一句顶一万句》说的是什么?也不是说人非得找个知心人唠嗑,也不是说一辈子非得碰上个能听懂你话的人才算活得明白。它说的是,人活这一辈子,话多,心事更多,可话越多人越说不明白,心事越重人越没处说。
你说你有个理,可这理到了别人耳朵里,就成了个岔子;你本想说东,他听成了西;你想说天冷了该加衣,他倒觉得你在嫌他不会过日子。一句话出口,像扔进水里的石头,看着是往下沉,可涟漪一圈圈散开,谁也说不清最后打湿了谁的鞋。
所以人这一辈子,不是没话说,是说了也白说;不是不想说,是找不到那个能接住你话的人。找着了,一句顶一万句;找不着,一万句也顶不了一句。
老杨想找个人说说心里的委屈,找了半辈子,从河南找到山西,从年轻找到老,鞋底磨穿了,话也说干了,最后发现,不是话难说,是人难遇。他儿子也想找人说说心里的事,结果绕了一圈,又回到原地,像地里的垄沟,看着一条条分开,其实都连着,可走着走着,就走丢了。
所以这书说的也不是非要找谁,也不是非要说出个道理来,它说的就是——人这一辈子,话多,心苦,想找个人说说话,怎么就这么难呢?难到最后,连自己都忘了当初想说的是什么。
归根到底,刘震云说的是个人生的无奈。
无奈,也就对了,毕竟我们只是一粒尘埃,我现在越来越相信命定论了。什么逆天改命,人定胜天之类的,都是妄念。努力过才知道该着是什么。也许还没做到极致,也不是说想做到极致就能极致的,也得天时地利人和的。但努力过,也算是命运进行过抗争。可怕就怕在,没有人生的目标,没有努力的方向,如浮萍般随波逐流,浑浑噩噩。
本来写了很多,手一滑,鼠标往上怎么滚了一下,浏览器关了。新版程序还没做类似wordpress的实时存储的功能,然后写了一半没保存的内容就丢了。那就是天命所过,不让我写那些话,那就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