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智怎么来的
以前看一本书《专家之死:反智主义的盛行及其影响》,讲信息和教育越发展,人们越面临海量信息,也越会被误导。以前信息不对称,现在信息获取零成本,既便捷又高效。反而对信息不加过滤,吸收。对本源的信息追溯缺乏,大多是被加工过的。一些人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信口开河。有的言论,我都觉得很荒谬。而且我发现从智能手机普及开来的,移动互联网充分发展之后,这种现象越来越普遍了。最近的ai技术,也表现出有反智的现象。训练它的时候,采集的数据中就混杂着一些陈旧的,错误的数据。
有各种自媒体平台后,一种拆书的职业诞生,他们阅读一本书后,会把内容提炼出来。掰开了、揉碎了、嚼烂了在灌输给受众。这还变成了生意,诞生了樊登读书及各种平台上的拆书博主。我们都有主观认知,看一本书如果只是听取拆书博主,通过他们主观感受拆出来的句子。一本书可能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想让我们看到的那一面。
前一段听一个段子,说某专家说,现在谁家没有50万,都去买房,去消费,经济不就被激活了么!我不知道专家是不是那类信口开河的人。但是查了统计局,反应的数据告诉我,现在人均负债的比率还是挺高的,占人口比重很高。一知半解还不自知,张嘴就来的人成为专家,也是挺大的灾难。不论什么人,都贵在自知,知敬畏,懂谦逊。难得糊涂的时候,你就糊涂一下,别什么都略懂。
有一个概念,“信息茧房”,说随着大数据的应用,推荐算法推荐的数据,越来越趋向于我们每个人的喜好。这其实是很危险的事情。做自媒体的都知道,想获得流量,就要做大家喜欢的内容,就要“顺应民心”的说假话。人性都趋向于说好听的话,都去接收这些符合自己心意的信息。让真实的,实际的内容就淹没在其中了,劣币驱逐良币。
反智不仅存在政治经济生活中,在婚恋中也有很多现象。现在之所以老龄化加重,少子化,大龄未婚增多,也有反智一方面的原因。
经济方面,社会生活成本越高,不宽松的压力让结婚人数下降。现在普遍存在男性要有车有房,有经济能力。能配得上存在于信息茧房中的霸道总裁范,全国可能只是少部分男性能成为那种光。大多数的男性也都是很平凡,把小概率事件当成事实的全貌。所以渣人多起来,放以前流氓罪都轻,只有骗子能满足那种虚幻。
在生物方面,男孩是由男性的y染色体和女性的x染色体相结合形成胚胎,进一步发育成男孩,而女孩是有男性的x染色体和女性的x染色体相结合形成胚胎,进而发育成女孩,在生物学上xy代表男孩xx代表女孩,女性朋友体内只能提供x染色体,男性体内带有xy2种染色体。在适当的年纪做适当的事情,才是正确。女性30岁之后生育能力是有的,但会困难,比年轻的时候要痛苦的多。所以思想方面才形成年轻女性价值最高这样的论调。
思想方面,以前男女不平等,重男轻女的观念存在很多老一辈人心上。从提倡男女平等之后,男女越来越不平等,盛极而衰。女性的社会地位在年轻时价值最高,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没有突围出来的女性社会地位是呈下降趋势。总体上看,男性的社会地位越长越高。问题存在于信息社会,年轻女性被捧杀严重,一多部分女性智识未开,被捧杀,待价而沽的现象存在于婚恋中。然而找不清自己,错误高看自己成普遍情况,用情绪代替思考。
受教育程度高起来之后,容易形成思维定式。有很多做星座、人格分类这种生意的,简单的对人进行贴标签。人是复杂的,社会是复杂的。有很多的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反而容易陷入种种骗局之中。缺乏思辨、寻真,对传统观念盲目信从,听不进革新观点与反对。
最主要的还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盛行,都太把自己当回事。不从众,有自己的思考,多涉猎知识的本源,活到老学到老,做一个不那么反智的人,是我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