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号,统计局发布了《2023年四季度和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初步核算结果》,GDP全年增速5.2%。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达到了10%以上的增速。其他均低于10%。房地产业不出所料的为负增长。
大部分人可能观感上感知到的幸福感不强,周围人的反馈,以及网络上传导的负面效应较多(或许存在幸存者偏差),会对数据的真实性存疑。抱着批判性思维,需要深究一下这个数据。
可以看到上表中的数据,有8成是由消费拉动,挺反直觉的,就我个人来说。这三年我的消费是降级的。全年消费微信占到77%。全年使用现金1100元,还是参加婚礼包的红包。支付宝全年支出13796.56,占比23%。
性格越来越沉静,物欲越来越低。
除了在生活上正常支出外,其他花销就在兴趣上面有些投入。今年大额消费很少,自己设计装修了现住房,添置了一台电钢琴,年尾去西藏旅游一圈。今年没怎么出去玩,去了一次临沂、德州、郑州、西藏;两次连云港、滁州;三次上海。比去年几乎每月出去一趟的少了很多。养车,正常一年加油1万多,今年也不大往外跑了,油费就花了6330.89元。保养保险的支出也比往年略有减少,以前5000公里一次全合成机油,600多一次。现在10000公里一次全合成200多自己动手搞定。保险2~3千,现在不到2K搞定。以前不时买个会员,现在所有会员都不买了。电话费,以前199套餐,也给改成79套餐了,在体验感上,并未有降低。
不过GDP增速和个人体感不符,还主要看居民可支配收入。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义增长6.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1%。分城乡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增长(以下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同比名义增长)5.1%,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增长7.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6%。
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33036元,增长5.3%,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4.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47122元,增长4.4%,中位数是平均数的90.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18748元,增长5.7%,中位数是平均数的86.4%。
所以城镇增幅4.4%比农村增幅5.7%少,这可能就是网络上普遍唱衰经济的来源。跟身边的朋友交流,在福建开鞋厂做外贸的,说订单已经排满24年了。也看到23年51和最近的“小土豆”闯东北,带来的服务业消费增长。内需外贸,好像都在良性循环中,希望这波周期能平稳过去。
作为经济的晴雨表,那为什么,股市上飘绿呢。
数据日期: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