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约迪士尼,朋友约泉州。同学都是携家带口的,最后答应了朋友,定好了机票。本来跟老爹商量好一起去,带他体验体验古早味。老弟50万彩礼娶了东北媳妇,连着三年没回来过年了,这个娃算是给人家养的了。等走完亲戚,到该出发的时候了,老爹又怎么都不愿意去了,好说歹说,最后说想去先母出生的地方去转转。退了机票,临时改去亳州,到约好出发的时间,又不愿意去了。我说跟张欣约好了,马上就到家门口,才下了楼。
虽然路过很多次亳州,但我一次都没去过离家不是太远,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先母的老家。一路上,老爹都在说我妈的过往,说以前骑自行车回过这个地方,这么远,不得骑一天啊。
以前这里有个很大的庙,四里八乡的都来这里进香,后来破四旧的时候给拆除了。现在只遗留下来一个地名——夏庙,还能看到当年的遗存。
爷爷(外老,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这样称呼,一直未改)当年就在这里教书,两排老房子就是当年爷爷和大姨二姨我妈和小姨住的地方。给大姨打视频,她还能记起很多事情,老房子门口的树。现在学校大门往后推,门口的操场被划开一半,修了一条路。校门后面盖了几栋教学楼,用的我妈他们当年种过的地,有八亩地。
如果爷爷当年不来淮北,一直顶着地主成份在当地,估计早都被打倒了。在将被批斗的时候,有好心人通风报信,爷爷就跟当年跟他当兵的伙计到了淮北躲灾。然后把整个家族都迁徙到了淮北。继续在学校教书,直到退休。村子就形成了,前文后武的格局。前文是爷爷这边兄弟六个,后武是跟爷爷一块当兵的那家和后来聚居来的家庭。合成的村叫双庄。现在村子已经不存在了,在姑姑的努力下,只保留住了一颗百年梨树。
学校旁边,后人建了一个小庙。在庙门口有个上了年岁的人,她还记得我二姨的名字。将要走的时候,还要留我们吃饭。
以前只知道亳州有名的有牛肉馍,兔子肉,中药材,老庄和曹操华佗。去了博物馆,才知道捻军、柳下惠也在亳州。
兔子肉和牛肉馍都因过年休假了。然后再花戏楼景区旁边的小吃街买到了平替。